芳香療法如何展現「魔力」?

2149168540


芳香療法的觀念源自於相信植物具有療效的遠古文化。從中國人的焚香、埃及人運用於屍體防腐,再到羅馬人的沐浴文化。芳香植物與醫療的關聯性在歷史記載就早已形成了。

許多的現代藥物也是從植物中衍生出來,像是阿斯匹靈的有效成分是乙醯柳酸,是從先人咀嚼柳樹樹皮發現具有舒緩疼痛發炎之功效。

但是大部分的精油成分大致上有:單萜烯類、倍半萜烯類、單萜醇類、雙萜醇類、倍半萜醇類、酮類、醛類、苯酚類、酚醚類、氧化物類、酯類、內酯類。並不像是藥物一般成分比較功能性能夠精準鎖定。

因此對於許多人對於芳療師的療效宣稱總是半信半疑,也許多人認為過度的廣泛宣稱療效有點像江湖術士。

我們並不否認精油為我帶來的療癒感,但我們今天想以 「 氣味與情緒連結 」的角度出發,事實上,由於嗅覺與處理情緒加工的邊緣系統高度重合。嗅覺對於情緒的影響是高度相關的。「 香氛能夠藉由人們後天學習的聯結,以展療癒的魔力 」

在腦部科學的研究中指出,在同種氣味存在的情況下,當人們專中於察覺氣味時,某部分的腦會被活化,但不留意時,腦就完全沒有反應。

人們喜歡的味道會激發愉悅的感受,而發揮正向作用。而喜歡的味道,源自於生活中所有小細節的「 暗示 」。


嬰兒吵鬧不停時,母親可能用含有薰衣草、宣稱助眠的乳液幫嬰兒按摩。嬰兒或許從此以後,嗅聞到薰衣草的味道都會聯想到睡覺的記憶或母親的溫柔 ; 在外地唸書的遊子聞到柚子的味道往往感到安心舒適 , 可能是腦中想起來中秋節團圓時 ,奶奶總會把柚子剝成一頂柚子皮帽子,柚子就像是家的味道。

諸如此類,生活經驗的細節 又或是 商品予以功效上的提示。

這一切一切的暗示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,而正因為如此,這些暗示有形無形地協助芳香療法發揮功效。